返回首页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水泥工业应在循环经济中肩负“补链”重任
行业动态

水泥工业应在循环经济中肩负“补链”重任

时间:2013/4/11 9:12:18 来源: 点击次数:3861
  国务院以国发〔2013〕5号下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更为迫切。
  在《行动计划》行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涉及包括建材在内的10个工业系统和1个产业园区。与水泥有关联的涉及了8个工业系统和产业园区。梳理如下:
  煤炭:推进煤矸石制砖和生产水泥,构建煤-电-建材产业链。
  电力:推进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鼓励利用粉煤灰生产建材产品。构建发电-粉煤灰-建材,发电-脱硫石膏-建材及装饰材料,煤矸石、垃圾、污泥-发电-灰渣-建材等产业链。
  钢铁:鼓励利用尾矿砂生产建材。利用高炉渣、转炉渣生产水泥等建材产品。构建冶炼-废渣-建材产业链。
  有色金属:构建冶炼-炉渣-建材产业链。到2015年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20%。
  化学:氯碱化工行业重点推动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或用于脱硫。磷化工行业重点推动磷石膏制建材、分解制酸并联产水泥。硫化工行业重点推动利用硫酸生产废渣炼钢和生产水泥。煤化工行业重点推进废渣用于生产水泥等建材产品。构建磷矿-磷肥-磷石膏-建材,磷石膏-制酸-废渣-水泥,电石-聚氯乙烯-电石渣-水泥,合成氨-造气炉渣-建材,焦化-废渣-水泥等产业链。
  建材:继续推广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推进水泥粉磨、熟料生产等节能改造。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等窑炉余热梯级利用技术。加强粉尘回收利用。提高高标号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例,推进水泥及混凝土用量的减量化。推进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鼓励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厂污泥、危险废物、废塑料等废弃物,替代部分原料、燃料,推进水泥行业与相关行业、社会系统的循环链接。构建工业生产-废渣-建材,建筑废弃物、路面材料-建材,水泥生产-余热-发电,水泥-粉尘-水泥产业链。 到2015年,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到112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比例提高到70%以上,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生产线比例达10%。
  造纸:推动副产白泥用于生产水泥或氧化钙。构建制浆-黑液-白泥-水泥产业链。
  食品:制糖行业重点推进利用蔗渣发电、造纸、生产建材产品。构建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建材产业链。
  产业园区:到2015年,50%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重化工业要实现园区化发展,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构建产业链,形成园区企业之间原料(产品)互供、资源共享的一体化。专业性产业园区要纵向延伸产业链。综合性产业园区要“补链”招商,促进产业横向耦合。推动园区内企业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鼓励园区创新环境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专业化、社会化。
可以看出,水泥工业在循环经济是扮演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水泥企业除了自身在生产环节中实施节能改造、加强粉尘回收利用,很重要的是水泥行业与相关行业、社会系统的循环链接,也就是“补链”。
  “补链”实质是把水泥生产纳进循环产业链。按《行动计划》,水泥生产可与绝大部分工业构建产业链。
  在《行动计划》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到改造存量,优化增量。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要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环节贯彻循环经济的要求。按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产品生产制造产业即动脉产业的特点,统筹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产业即静脉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推动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同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了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的概念。当前,水泥生产线绝对多数是利用石灰石、煤炭等自然资源生产制造产品,属动脉产业。而在延伸为业链时,上游砂石骨料、下游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其多数还是在动脉产业范畴。现在,《行动计划》要求企业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环节贯彻循环经济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是要求企业统筹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产业即静脉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或者说要把重点放在静脉产业,使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已经指出了水泥工业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方向和类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水泥企业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布局受到资源牵制,但相对来说,大部分水泥企业在地方上也不会是“孤家寡人”,各自应该在当地能找到一款,甚至多款能适合自己“补链”的“款式”。水泥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应在当地政府统筹规划下,理应肩负起国家给予水泥工业在循环经济中“补链”重任。
上一篇:东莞39家混凝土企业用砂抽检均合格
下一篇:水泥企业是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新主体
下载附件:暂无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站制作:恒昊互联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混凝土杂志编辑部   备案号:辽ICP备06007609号-1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314号


单位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电话:024-81978465    投稿邮箱:hntbjb@vip.163.com    网址:www.hnt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