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2012年江苏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报告
行业动态

2012年江苏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报告

时间:2013/4/18 14:14:23 来源:江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副秘书长程祥平 点击次数:8454

 江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

 

2012年,我省混凝土行业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加快转型升级中,有效应对投资紧缩对混凝土行业带来的冲击,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由于建设领域受金融支撑的动力大幅度下降,混凝土行业在这一年经历了从未有过的资金短缺压力。虽然市场对混凝土产品的需求未出现全年整体下降的局面,但由于混凝土企业资金短缺导致供应能力严重不足,使得全省整个混凝土行业的增幅出现大幅度下滑。

一、统计数据的构成和范围

2012年底,我省建设系统预拌混凝土企业总数为895家,其中, 2级资质企业112家,3级资质企业783家。具有专项资质的企业852家,增项资质的企业43家。

本报告的统计数据是根据全省各混凝土企业填报和各地级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及混凝土行业协会统计汇总,经我会将几方数据核对、修正后得出,涵盖全省建设系统863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另32家企业处于关闭状态,不在统计范围。

二、2012年度全行业基本概况

1、至2012年底,全省建设系统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达68357万立方米,增幅为12.94%;全年实际供应混凝土22282.4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3%

2、全行业全年累计实现销售产值708.56亿元,比上年下降0.4%,占建筑业总产值3.9%,比上年下降0.61个百分点。全省混凝土平均价格318/立方米, 比上年下降2.28%

3、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 79.45亿元,比上年下降5.05%。其中,上交国家税收47.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3%;单方混凝土综合交税

1.50/立方米,全行业平均税率为6.76%。全行业形成税后利润31.55亿元,比上年下降26.67%;平均单方利润14.16元/立方米,平均利润率为4.45%,比上年下降1.59个百分点。
    4
、全行业劳动生产率114.21万元/人,比上年下降6.62%

5全行业年末从业人员62040人,比上年增加6.65%其中,技术、经济管理人员14550人,约占职工总数的23.45%

6、全省建设系统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主要生产装备的投资共38.24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18.46%。其中,扣除已淘汰和企业因关闭不再使用的以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新增2274辆,同比下降10.36%;混凝土搅拌站新增168条生产线,同比下降63.4%;混凝土车载泵(含拖泵)新增142台,同比增长6%;长臂架泵车新增526台,同比增长21.48%

7在建设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布为:C10—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用量占总量的72.97%,其中,C30以下低标号混凝土占22.93%,用量最大的C30混凝土占50.04% C35及以上级别混凝土用量占27.03%,中、高强混凝土的比重逐年增加;最高强度等级为C80

8行业内混凝土企业水泥仓储能力累计达274万吨,比上年增加7.45%。全年水泥用量6380万吨,比上年增长1.35%。其它主要原材料消耗分别为:石子22538万吨,黄砂(含机制砂)18371万吨,粉煤灰1108万吨,磨细矿渣1216万吨,外加剂141万吨。

以上数据表明,江苏混凝土行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实际产出与上年度相比略有增长,规模和产出仍处在全国的前列。全行业投资增速减缓,企业效益有所下降。

三、预拌混凝土覆盖全省城乡,南北差距继续缩小

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散装水泥办公室和行业协会强有力的推动下,预拌混凝土已在全省城乡普及,整个建筑领域,预拌混凝土占浇注混凝土总量的比例已超过75%,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

早在四年前,江苏13个地级市, 52个县或县级市,均已建有混凝土搅拌站并投入生产。由于中心城市对环境的要求,这几年大批混凝土企业已搬至远离城市的乡镇或村落,不仅城乡基本建设全面使用商品混凝土,而且,分布很广的农村建房也大量使用,混凝土的生产和供应已覆盖全省城乡和部分村舍。

10多年来,一直处于高速扩张的苏南地区,在2012年发展势头出现明显减弱,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南强北弱的局面正在被打破。由于,苏北、苏中地域广、人口多,基本建设的规模和周期给混凝土市场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两个地区整体超越苏南的局面已为期不远。2012年江苏三个区域发展态势见表1

2012年江苏三大区域混凝土市场发展态势

 (1)

地区

企业数

()

年设计生产能力

(万立方米/年)

混凝土供应量

(万立方米/年)

所占全省比例

%

比上年增长

(%)

苏南

385

37604

13480.99

60.5

-2.81

苏中

167

10760

3795.52

17.03

14.37

苏北

311

19993

5005.92

22.47

7.18

 

2012年情况看,苏南五市总体萎缩2.18%。整个地区全年共完成混凝土供应量13480.99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60.5%,比上年下降2.95个百分点。其中,无锡地区全年完成混凝土供应量2756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21.23%,是全省下降幅度最大的区域。镇江地区全年完成混凝土供应量973万立方米, 比上年下降17,83%。南京地区连续保持了增长势头,但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完成混凝土供应量3307.9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74%,增幅比上年回落3.78个百分点。苏州地区以4504.08万立方米的供应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但由于苏州市区和昆山市两个主要混凝土市场(加上太仓市)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使整个苏州地区的增幅回落了11.1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张家港市以34.14%的高增长,使整个苏州地区基本保持了上年的同期水平。常州地区实现混凝土供应量194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89%;其中,常州市区与上年基本持平。

苏中的扬州、南通、泰州三个地区,2012年共完成混凝土供应3795.52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17.03%,同比上升1.85个百分点;产量比2011年净增了476.88万立方米,增幅为14.37%。其中,南通地区预拌混凝土供应量达1849.96万立方米,比2011增长30.19%,是全省增幅最高的地区;南通的七个市、区、县增幅都在20%以上,其中南通市区、通州区和启东市增幅达60%以上。扬州地区全年完成945万立方米,比上年度下降3.37%;其中,扬州市下降13.48%。泰州地区完成1000.5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8%

位于苏北的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和宿迁五个地区,2012年共完成混凝土供应量5005.92万立方米,增幅为7.18%,占全省总量的22.47%,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其中,盐城地区全年完成混凝土方量1508万立方米,增幅达29.4%。徐州地区完成1377.5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75%。淮安地区完成926.3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3%。宿迁地区完成764.07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4%。连云港地区完成混凝土方量430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44%(详见附表)。

四、规模继续扩大,生产增速大幅回落

2012年,整个江苏经济在转型中稳步增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达54058.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79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受地方经济建设的拉动,混凝土行业也没有放慢规模扩张的步伐,一年中,投资新建搅拌站86个,加上老站扩容,共新增产能7832万立方米,增幅达12.94%按全年混凝土平均价格计算,全行业产业规模已达到2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4%

由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导致混凝土行业上下游资金短缺,混凝土企业又同时面临垫资供料越来越多和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等困难,有很多混凝土企业处于负债经营状态,直接导致企业对市场的供应能力下降,全行业增长幅度由2011年的13.11%,下降到2012年的1.93%。从总体运行态势来看,2012年全行业能保持上年度的水平并略有增长实属不易。

上半年,由于宏观经济整体下滑,大型的基建工程明显减少,房地产市场低靡,牵动上下游关联企业,混凝土供求矛盾加大,造成商品混凝土市场需求大幅度下降。1-2月份,市场几乎未启动,3月份恢复迟缓,很多企业产量很小或没有生产;4月份开始,市场需求上升。到6月底,全省实现混凝土销售8823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2985万立方米。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低靡现状,南京中联混凝土公司、江苏铸本建设、江苏名和、江苏伟业、江阴混凝土公司、江苏荣能集团、南通建设、建国亚洲混凝土公司、江苏巨凝集团等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及时采取了“稳价格、控产出、抗风险、保盈利”的措施,结合市场和企业的实际,调整预期,淡化追求规模,强化企业和产品盈利测算,做到市场变化的快速反映和动态调整的协同一致,为保证企业平稳运行,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7月份开始,国家适度的宽松政策,使各类建设资金陆续到位,尤其是保障房建设投资增长加快,与混凝土行业相关度较高的房地产业下半年有所回暖,拉动了混凝土市场的需求,产量逐月回升,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出现产销两旺的增长态势。7-12月份,全行业完成混凝土供应13459.43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33.89%,彻底扭转了上半年的颓势,且保持了全年全行业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从区域来看,南通、盐城、南京三个地区成为2012年我省混凝土市场的亮点,其增长幅度分别达30.19%29.4%12.74%,为我省保持上年同期水平作出了贡献。

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提高  

各地行业协会和一批骨干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变危机为机遇,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一方面增强产品与服务的协同效应,稳市场,降风险,保效益;另一方面,及时调整年度规划和目标,主动

2012年江苏省混凝土产量前50名企业单位名单

2

排 序

企 业 名 称

年产量

(万m3)

拌站数量

(个)

生产线(条)

1

南京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

720

13

43

2

江苏名和集团有限公司(镇江)

358

10

23

3

江苏铸本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徐州)

342

18

38

4

苏州永盛混凝土有限公司

280

6

14

5

淮安华石建材有限公司

273

5

12

6

南京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270

3

11

7

江苏伟业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常州)

266

6

25

8

国产实业集团(苏州)

218

7

11

9

昆山(太仓)建国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209

3

8

10

江苏巨凝集团(常州)

183

3

11

11

无锡富安集团

182

3

9

12

南京兰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80

2

5

12

南京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180

3

4

14

江阴市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165

9

13

14

南京建工集团

165

3

7

16

无锡泉济集团

160

3

8

16

南京普迪混凝土有限公司

160

4

7

18

江阴绮星水泥有限公司

155

4

9

19

苏州金宣(福星)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153

2

5

20

建国亚洲混凝土有限公司 (苏州)

147

5

11

21

江苏荣能集团(扬州)

145

7

13

22

常州江南岩土混凝土有限公司

140

3

6

23

南通建设混凝土有限公司

133

1

4

24

江苏广亚建材有限公司(常州)

116

2

6

25

苏州德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112

1

2

26

无锡华鑫混凝土有限公司

110

1

4

27

江苏怡华建材有限公司(宿迁)

108

3

6

28

常州亚邦骏马建材有限公司

100

2

7

28

常州安峰建材有限公司

100

1

3

28

南京恒宇(山泉)混凝土有限公司

100

2

4

31

南通加泰混凝土有限公司

99

1

3

32

禾海混凝土有限公司(苏州)

95.2

1

2

33

昆山市天达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95.1

1

3

34

常熟市常龙混凝土有限公司

95

3

5

35

常州建筑工程材料供应有限公司

93

2

5

36

南京新港混凝土有限公司

90

1

3

36

常州中顺混凝土有限公司

90

2

6

38

南京宏洋混凝土有限公司

88

2

3

39

南通紫琅混凝土有限公司

87

1

3

40

无锡韩氏集团

83

2

9

40

常州常舜建设有限公司

83

1

3

42

苏州润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82.5

1

4

43

徐州天顺混凝土有限公司

82

2

5

43

南京华浦高科建材有限公司

82

1

3

45

苏州凉兴混凝土有限公司

81

1

3

45

南京天盛控股集团

81

2

3

45

宜兴方力混凝土有限公司

81

1

3

48

南通恒通混凝土有限公司

80

1

3

48

无锡大马巷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80

1

3

48

无锡振达混凝土有限公司

80

1

3

控制产量,有效削弱混凝土行业周期波动性影响,化解市场动荡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局面。2012年,全省混凝土年供应量前50名的企业(见表2)累计供应混凝土方量7657.8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34.36%。比上年同比下降2.01个百分点。其中年产300万方以上和年产200万方以上,300万方以下的企业各减少了2家。这些企业,在主动控制产量的同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大专院校合作成立研发中心或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或研究生实践基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发展水平。

为了适应国家投资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变化,很多企业在巩固主业的基础上努力实施经营结构调整。围绕产业链,一大批企业投资上马新型混凝土预制构件、新型墙体材料、预拌砂浆和混凝土外加剂等产品,并已形成一定规模;围绕价值链横向拓展,我省的混凝土企业已相继涉足水泥、矿产、市政、冶金、化工、房地产以及物流、商贸、宾馆饭店等二、三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或带动了混凝土行业的平稳发展。

为了应对江苏混凝土市场可能出现的萎缩,我省部分混凝土企业已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将市场转向省外。到目前为止,我省一些企业已在新疆、甘肃、四川、江西、陕西、重庆、安徽、湖北等省、市投资建立了混凝土搅拌站,江苏铸本混凝土公司已在非洲建立混凝土搅拌基地,并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下,我省混凝土行业在节能、环保、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行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南京市为代表的混凝土绿色环保站建设正在抓紧推进。到2012年底,全省已建成或改造完成的绿色混凝土环保站已有54个,共111条生产线,占全省总量的5.95%。其中,南京市已有35个企业完成了环保站建设或改造工作,实现了绿色生产。

为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和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全面升级,至2012年底,全省使用车辆信息化调度与管理系统(GPS)的企业有699家,比上年增加113家,占企业总数的80.99%,。通过局域网基本实现信息化(ERP)管理企业的有176家,比上年增加13家,占企业总数的20.39%

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寿命,新技术、新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尤其是新型混凝土外加剂和各种复合掺合料被广泛使用。第三代聚羧酸系混凝土外加剂已经在高、中、低强混凝土中推广普及。中、高强度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比例继续增加,2012年,C35及以上级别混凝土用量占总量的27.03%,比上年增加3.04个百分点。

六、行业运营状况

1、主要生产、运输、泵送设备运营效率持续下降

前几年受惠于国家投资和政策拉动,基本建设对混凝土的需求跳跃式攀升,加上省、市、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散装水泥办公室和行业协会的协同努力,促成了我省混凝土行业的快速发展,已连续5年混凝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5%以上。但由于混凝土行业入市门槛低,我省大部分地区又缺少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一哄而上,无序投资建站,造成产能持续严重过剩。从各地区2012年产能增加与实际产量的增减对比,可以说明一些地区至今对混凝土行业的投资仍带有盲目性。

2012年,全行业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68357万立方米,平均达产率为32.6%,比上年又下降3.52个百分点。南京、常州、无锡三地发展比较理性,产能规模增长均控制在5%以下。尤其是南京地区,全年产量增长12.74%,搅拌机生产能力仅增加了4.6%,达产率由上年度的40.18%提高到今年的44.24%,提高了4.06个百分点。2012年我省平均产出最高的是南通地区,平均达产率为50.41%;南通市区更以68.55%的达产率高居全省之首。而部分地区处于失控状态,如镇江地区,2012年实际产出负增长17.8%,而产能规模却增加了27.9%;扬州地区全年负增长3.37%,产能规模扩大了56.21%;宿迁地区全年负增长17.4%,产能规模扩大了20%;淮安地区全年负增长2.03%,产能规模扩大了24.30%,整个淮安地区平均达产率仅为19.79%,是目前全省最低的。其它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值的地区分别为苏州和泰州两个地区。(详见附表)

2012年,全行业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年平均运营效率为1.158万立

2012年各地区混凝土主要生产设备运营效率一览表         3

辖 区

搅拌机

数量   ()

单机最高搅拌量   (万方/年)

运输车数量  ()

平均单车运营量(万方/)

单车最高运营量      (万方/)

拖泵

数量

()

车泵数量()

 

平均单泵

泵送运营量

(万方/)

南京市

176

35

2095

1.53

2.8

196

389

5.08

镇江市

110

35

1117

0.871

1.8

109

197

3.15

常州市

151

33

1698

1.142

2.1

78

217

5.58

无锡市

191

28

2113

1.304

2.3

110

337

5.54

苏州市

266

48

3266

1.33

4.5

216

648

4.77

南通市

138

30

1143

1.618

2

81

232

5.31

泰州市

93

20

990

1.01

2

69

173

3.92

扬州市

108

22

823

1.148

2.5

47

159

4.36

盐城市

189

15

1478

1.02

1.4

142

301

3.07

淮安市

108

45

921

1.00

2.02

60

160

3.91

宿迁市

104

15

1043

0.732

1.5

59

167

2.76

徐州市

148

35

1152

1.196

4.0

108

231

3.86

连云港

84

14.8

426

1.01

2.3

45

45

4.3

汇总

1866

48

18265

1.158

4.5

1322

3256

4.56

方米/辆、年,比上年下降16.08%。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混凝土运输租赁业务全年累计约为2127万立方米,占总方量的9.54%,比上年减少2531万立方米。全省平均营运效率最高的南通地区,达到1.618万立方米/辆、年,其次是南京和苏州地区,分别为1.53万立方米/辆、年和1.33万立方米/辆、年平均营运效率最低的是宿迁和镇江地区,分别为0.7320.871万立方米/辆、年。(详见表3

2012年,全行业混凝土泵送设备年平均运营效率为4.56万立方米/台、年,较2011年下降了18.42%。全年混凝土泵送租赁业务量为2706万立方米,占全省总方量的12.14%。全省泵送设备年平均运营效率最高的是常州地区,达5.58万立方米/台、年,达到或超过平均值的地区分别为无锡、南通、南京、苏州,其它八个地区均低于全省平均值。

2、企业应收帐款和负债继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底,全行业历年累计应收混凝土材料款达521.4亿元,占2012年销售产值的73.5%,又比上年增加5.6%。全省大部分地区混凝土材料款当年回款率不到50%,加上历年累计应收款,回款率不到当年销售额的80%。南京地区回款率最高,加上历年累计应收款,回款率占当年销售额的90%以上,有的企业超过100%

2012年,全行业历年累计负债共375.4亿元,比2011年增加71.4亿元,增幅为23.48%,企业负债大幅度攀升。从以上数据说明,2012年,全省大部分地区经济运行差于上一年度。重点表现在: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贷款利息支出加大,货款回笼中的现金很少,贴现利息支出增多,财务支出成本同比上升近10%

七、当前混凝土行业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

1、多年来粗放式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产能严重过剩这一长期积累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长期累积的过剩产能,直接冲击着市场价格的底线,导致改善市场竞争环境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控制产能过剩,遏制盲目发展,无序扩张,有效节约资源,包括人才、人力资源,是行业发展过程中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2、混凝土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的发展速度,与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不同步。废渣、废水任意排放现象仍普遍存在,生产环节造成的粉尘、噪音污染严重。有效控制混凝土无害化生产的手段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3、垫资供料已成为市场浅规则,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企业面临融资成本高,资金紧张的双重压力;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提升,税负压力不断增大,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利润下降的幅度远高于营业收入下降的幅度。

4、低水平、同质化发展方式与我省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不相适应。由于中、高端人才缺乏,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能力不足,一批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对企业失去发展信心。

八、市场预测和应对措施

1、市场预测

2013年,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23.1707万亿元的基础上,将增加投资18%,达到3.7万亿元以上。其中,与混凝土关联度最紧密的房地产业和以政府为主导的保障房建设将对混凝土行业的走势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省政府的目标,2013年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3万套,基本建成18万套。到2015年底,全面实现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20%居民家庭的目标。由于刚性需求的增加,在房地产投资逐步恢复和库存调整的带领下,周期性复苏的前景已经显现。大型开发商在江苏的投资明显增加,对混凝土的市场需求会有所回升。苏中、苏北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正在提速,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在新年开工,对混凝土仍有很大的需求空间,是保持我省混凝土行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区域。苏南地区,自2012年下半年需求出现好转,将延续到2013年,在供给压力降低的情况下,苏南地区整体的供需情况会有所好转,但增速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尤其是今年即将在南京召开的亚青会和明年的青奥会,多个相关的基建项目将结束;为改善城市环境,迎接“两会”,一大批在建工地将停工,对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全年的混凝土生产和供应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站在全省的视角,从长期看,我省混凝土行业将呈现一个比较平缓的增长曲线。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2013年经济政策方面的调整可能会比较频繁,尤其是企业资金不足的突出矛盾延续到了下一年度,国家适度的货币宽松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建筑领域的资金压力。2013年的运行态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相互交织。从总体看,2013年全行业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而企业存在应收款居高不下,资金链普遍不畅,经营风险、资金周转和收款风险加大,原材料、燃油价格波动无常,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给2013年的行业运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即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坚定发展信心。

2、应对措施

目前,我省混凝土行业进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未来3~5年,是我省混凝土行业调整格局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预计混凝土行业规模扩张和企业数量增加将有所减弱。因为既有的生产方式,工装水平不高,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使走绿色发展道路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下一步,只有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通过转型升级,实现绿色生产,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实质性突破。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各地行业协会要会同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强化发展速度与布局的合理统一,对产能已严重过剩的地区不得再建新站。要有效建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实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生产许可管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动企业无害化生产技术改造,建成一大批绿色生产示范企业和区域管理平台,使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浪费大幅度降低。

2)从行业标准、市场监管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企业入市门槛,从而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做精。扶持优势企业进行资源型扩张,以现有存量整合为主,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淘汰生命力不强的落后小企业,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和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得以提高。

3)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政策导向,才能实现或达到减少工业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要以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为抓手,借助新型混凝土外加剂的不断开发,研究低掺量水泥混凝土在不同结构中应用的安全可靠性;研究工业废料掺于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结构、不同部位中应用的可行性;从技术和标准两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泥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宏观经济形势要求混凝土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绿色生产,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多品种发展方向转变。以节能环保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真正把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无害化生产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点,尽可能多的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用绿色生产打造企业的品牌,而不是等待观望,被形势或潮流所逼才被动的改变。

5)大型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是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新形势下,混凝土企业应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主线,集环保、节能、信息化于一体,将混凝土生产、供应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集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用信息化推动精细化,实现生产、供应等整个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提升市场快速反应、资源配置、生产组织、降本增效的能力,在成本控制、效率、品质等方面充分体现企业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企业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努力创造条件,克服混凝土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等困难,从而改善企业投资和治理环境,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企业要把抵御资金风险和财产风险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保证存量资产的安全性。应严格控制应收帐款,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银行贷款,降低财务费用;不接受社会高利贷,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家要审时度势,切不可在低价竞争,垫资销售,追求方量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7建议有条件的市、县行业协会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混凝土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布混凝土产能和最新建设投资项目情况,客观分析市场容量和产能利用率,评估已核准混凝土项目产能规模与分布,引导企业谨慎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我们坚信,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我省混凝土行业一定能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克服暂时的困难,实现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发展。

(撰稿:程祥平)

上一篇:地方政府补贴3亿元 绍兴南方水泥面临搬迁
下一篇:华润水泥看好城镇化对企业业绩充满信心
下载附件:暂无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站制作:恒昊互联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混凝土杂志编辑部   备案号:辽ICP备06007609号-1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314号


单位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电话:024-81978465    投稿邮箱:hntbjb@vip.163.com    网址:www.hntxh.org